4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表示,2022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将继续开展全国粗钢产量抑制工作,确保实现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粗钢产量减少再次成为市场热点,作者对粗钢供给侧形势进行了简要评论。
2021年粗钢产量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
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为10.35亿吨,同比下降2.8%,粗钢产量受到了3千万吨的抑制。
2022年第一季度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今年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在外部环境中,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俄乌冲突、进口通胀引发的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内部环境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三重压力”预期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增加难度等情况。数据显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5%,下降0.7个百分点,首次陷入5个月以来的收缩。在这种情况下,稳增长被全国人大多次提及。3月29日,全国人大明确表示,稳增长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部署利用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板块短板增强力度,稳定经济增长。
今年由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1月至3月市场对于全年是否推出新的粗钢抑制政策存在不同声音,4月19日监管层表态全年钢铁行业发展方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3月,中国粗钢产量为8830万吨,同比下降6.4%;生铁产量为7160万吨,同比下降6.2%;钢材产量为1168.9万吨,同比下降3.2%。2022年1月至3月,全国粗钢产量为2.4338亿吨,同比下降10.5%。
今年第一季度粗钢产量与2021年同期相比的下降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2021年粗钢产量呈现出先高后低的趋势,生产限制主要发生在2021年下半年,导致了2021年初的高基数;其次,今年2月恰逢北京冬奥会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采取了不同程度的生产停限措施;第三,疫情的再次出现导致了物流和交通的阻碍,尤其是一些钢铁生产和物流行业,钢铁生产下降了3.3%。特别是一些钢铁生产和物流行业集中在区域管控的地区进一步导致了粗钢产量的下降。可以看出,短期减产的压力仍然存在,监管干预的需求并不大。中长期来看,随着国内疫情逐渐缓解,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粗钢产量可能会继续反弹。如果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月均产量超过了3月的产量,那么为了实现年度粗钢产量同比下降的目标,第四季度减产的压力将凸显出来,叠加上供暖季节的环保压力,监管层可能会直接干预粗钢产量,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将相对温和。
根据年度数据,今年第一季度粗钢产量低于去年同期,从环比数据可以推导出一些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3月,中国平均日粗钢产量为2,848,400吨,平均日生铁产量为2,309,700吨,平均日钢材产量为3,770,600吨。3月份的平均日粗钢产量低于去年同期,但已恢复到自2021年7月以来的最佳水平,这表明钢厂的生产处于适度上升趋势中。
根据上述,今年的监管层减少粗钢产量任务做出以下解释:首先,在疫情干扰下,物流和运输受阻,钢厂原材料库存不足的背景下,目前钢铁生产仅有轻微反弹,监管层直接干预的必要性不大;其次,根据研究数据统计,4月20日,河北省唐山市平均方坯毛利润16元/吨,平均电弧炉利润29元/吨。电弧炉平均利润29元/吨,钢厂主动增加生产意愿不强;第三,目前,平均日粗钢产量284.84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6.09%,低于去年最大值12.67%,基本持平于去年平均值(282.54万吨),即今年减产压力明显小于去年;第四,经历了去年粗钢产量和价格的大起大落,今年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将更加温和,企业当前的生产节奏也留有实施的灵活性。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疫情反复导致旺季延迟,市场整体呈现供需疲弱格局。中长期来看,为实现5.5%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增长稳定政策将逐步落地,若国内疫情得到缓解,房地产行业反弹和基建支持,终端需求有望逐步恢复。基于此,我认为短期对市场的粗钢产量抑制作用有限。若中长期钢材需求能够有效改善,叠加粗钢产量抑制政策,钢价可能保持稳定强势走势。从全年来看,整体减少粗钢产量的任务对钢铁更为有利,持中性更多观点,可低多布局。